2025年3月14日下午,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外媒普遍关注的“中国第四艘航空母舰是否采用核动力系统?”问题做出回应。 国防部对此声称,相关报道“纯属猜测”,并重申中国航母发展家那个始终依据国家安全需求和自身技术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而非为了与他国进行军备竞赛。 实际上,这一官方表态既未完全否认该问题,也没有予以肯定,而是给了广大关注群体更多想象的空间。这也使得该话题瞬间在军事观察圈引起热议。美国方面甚至有媒体表示“中国004航母除关键技术落后,还有多个原因让中国没必要造它。”
其实要想探究事情的本质,我们不能仅仅将该问题归于是非之上,而是要在全方位的了解后在做出回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是这深入探讨一下问题的本质。 1.“技术落后论”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首先,美国媒体普遍认为,航母最核心的技术差距就在于动力系统。 美国现役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均已经实现核动力化,赋予其十足的续航能力以及足以支撑高耗能武器的强大功率。
相比之下,我国已服役的辽宁舰、山东舰以及即将服役的福建舰均采用常规动力。在某些美国分析人士眼中,大型舰载核反应堆的小型化、高功率和创寿命技术极为复杂,中国虽然在核潜艇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但是要将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航空母舰这种庞然大物身上,仍需要长期的攻关与验证。 其次,尽管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在技术上备受瞩目,甚至有观点认为其在某些设计方面领先于美国最先进的技术。但是仍有美国媒体替我们进行反思,并指出一个可能的问题: 他们认为,常规动力航母的发电能力有限,可能难以持续高效地供给三到四台电磁弹射器的高强度运行。而这,或许会影响舰载机的出动频率,这是在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下无疑是有很大风险的。他们指出,这是我方实现从无到有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是美方对我方作战经验的考虑。美国退役海军将领曾表示,硬件技术的升级必定对航母战斗力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数十年经验积累而成的人才队伍、作战条令以及管理体系。 美媒分析认为,中国海军在航母的远洋部署、多兵种联合作战以及高强度舰载机起降等方面,与拥有半个多世纪航母使用经验的美国军队相比,仍存在显著的作战经验差距。而这也被其认为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纵观美方的分析,我们应该客观地承认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美军替我们进行反思或者说,单方面主观认为我军经验不足、动力与设备联动不足的说法是否有失客观呢?
2.实事求是的海军发展思路 除了技术方面的猜测之外,美媒还针对中国目前的国家战略,进行了非技术层面的分析。而这些因素其实能总结为三个字----没必要。 首先,部分分析人士指出,与美国需要维持全球霸权、在全球各大地区保证军事存在的战略不同,当前中国最核心的国家利益和安全挑战主要集中于印太地区,特别是集中于南海、东海等周边海域。 而在这样的战略构想之下,中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常规动力航母配合海外基地,足以完成护卫任务。那么,在此情况之下,发展具备抵达全球能力的核动力航母在当前阶段就显得并非迫切之举。
其次,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成本与平日维修保养的费用极其高昂。一支完整的航母编队总费用甚至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对目前仍处于国内产业转型的中国而言配资官网,将“如此巨大的财政资源投入到一个能力溢出的武器上”这件事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还有待商榷。 但是请美方不要忘了,我国军费支出还不足国家年度GDP的1.4%,而这个数字在美军中可是已经占到了GDP的4%。那么配资官网,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狠下心来推动核动力航母建设,也并不至于达到美方所言的什么“劳民伤财”之事。
不过客观来讲,如果这些资金用于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武器研发以及部署上,如反舰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作战等方面可能会更有效地达成战略目的。 同时这也引出了第三点影响因素,即我国与其在航母数量上与美军展开昂贵且不切实际的军备竞赛,不如将资源投入到更能威慑或者限制对方航母武器的研究领域。 实际上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毛主席面对美国施压时的应对方式如出一辙。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思想,实际上才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建军思路。即在现有的、不影响国家其他领域的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国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对手的发展路径。
3.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当我们分析完有关004核航母目前无需修建的可能性以及必然性后,或许可以将目光放在海军发展的蓝图上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前文中我们所论述的暂时的不需要或者不优先并不等于永远不需要。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推进,我国实现了从“黄土”走向“近海”,再走向“深蓝”。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海外利益也开始遍布全球。
我国航母专家李杰等人认为,要想有效维护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那么拥有一支能够在远洋地区独立执行任务的海上编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核动力航母正是实现这种诉求的核心装备,同时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象征。拥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能更好地威慑非和平实力的不义之举。 另一方面,航空母舰毫无疑问地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工业的王冠”,其建造过程本身就是能起到对国家高端产业的考验和推动。 我国从改装辽宁舰,到自行设计建造山东舰,再到部分领域领先世界的福建舰。每一步都是靠着稳扎稳打赢下的。同时每一步也都经受了相关技术的验证和完整掌握。
因此,在如今,我们在常规动力和电磁弹射技术完全成熟之后,进一步向核动力的新技术进发也是符合军事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除此之外,我国官方多次强调,我军发展军事并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拥有足以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可靠能力。 而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一种强大的、具备全球保卫能力的军事力量才是有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远大目标的根本保证。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中国远大目标的推进,中国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必将照进现实,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势力的叫嚣就停滞。 但同时,这份十足的军事力量也将成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硬“盾牌”,而不是美西方口中渲染中国威胁论的“长矛”。 参考文献: [1]马伟明:锻造中国航母的“电磁心脏”[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25 [2]高志刚.中国船舶拟换股吸并中国重工千亿级造船业“航母”起航[N].上海证券报,2024 [3]郭媛丹.海军政委回应“第四艘航母”[N].环球时报,2024 [4]姜璐,舒展.印太战略下西印度洋的地缘价值与大国博弈[J].中国非洲学刊,2025 [5]鲁楠.向深蓝挺进传递友谊与和平——第19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在山东青岛举办[J].中国报道,2024
尚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